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 时评
“爱因斯坦的脑子”“失恋陪伴”“夸夸部落”……近来,不少“奇葩”商品的流行,说明了年轻人对商品的需求不单单局限于使用价值,他们更需要“心灵按摩”“情绪解药”。
中消协发布的《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年度报告(2023)》提出,2024年,除了追求性价比之外,情绪释放将成为影响年轻一代消费者决策的重要因素。“情绪消费”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现象,反映的是年轻人在社会变迁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心理困惑及求解选择。
与传统消费需求不同,情绪消费商品往往没有实体产品,通常是商家提供的一种情绪价值服务产品。比如,购买某平台年度十大商品中的“爱因斯坦的脑子”,可以收到商家加油打气;下单“失恋陪伴”可以收获陌生人的安慰开导;订阅“叫醒哄睡”可以得到每天规律问候。这些商品满足了年轻人的好奇心和释放情感的需求。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楠玉表示,情绪消费主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精神层面需求的消费形式,实现消费者的情绪释放、情感体验以及精神享受等,具有消费虚拟化、行为符号化、心理补偿性等特征。
情绪消费催生新场景、新业态。随着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精神层面的需求日益提高。一些对幸福、满足等方面的需求成为新的消费点。《2024中国青年消费趋势报告》显示,近三成受访年轻人会因为情绪价值疗愈身心而进行消费。市场和企业为了迎合消费者开始在商品生产时注入情感色彩,更多考虑消费者的情感需求。
但是,由于情绪消费还是新生事物,还需要相关行业引导。要加强对情绪消费的市场监管,建立相关行业规范,避免频频产生消费纠纷。消费者要形成理智的消费观念,注重对自身个人隐私的保护,避免轻信虚拟商品功能误入自欺欺人的窘境。在遇到困难时,更多地寻求现实世界中的帮助,回归意义的生活,这才是更理性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