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 时评
近年来,浙江多地镇村探索试点“以菜换餐”的老年助餐服务,即老年人拿自己种的蔬菜按市场价换取养老餐,让老年人不仅“吃得饱”更能“吃得好”,解决老年人“做饭难”“吃饭难”等现实问题,同时破解多数老年助餐点“叫好不叫座”的尴尬。
“以菜换餐”是一种为老服务模式的推陈出新,以“双赢”的理念取代“单赢”,切实增强老年人走进助餐点消费的能力与意愿,助力老年助餐点从“少人问津”到“从者如云”。
以双赢的思路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减少资源浪费,提升老年人的消费能力。农村老年人的收入普遍不高,同时,受到在家吃饭、自给自足等传统观念的影响,老年人走进助餐点就餐的积极性着实不高。“以菜换餐”模式摸准了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一方面,他们通过自身劳动获得的蔬菜不再面临吃不完等资源浪费问题,而是可以提供给助餐点,实现蔬菜的价值,满足他们不喜欢浪费食物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当自己种的蔬菜打开“销路”,创造了市场价值,且给自己换来免费就餐的机会,他们感受到自身所创造的社会价值,滋生出走进助餐点消费的能力与底气。比如,宁波鄞州区东吴镇的“以菜换餐”模式只试运行了一个月,就收到了来自周边村民的近500公斤蔬菜,曾经冷清的居家养老中心变得极为热闹。
老年人自己做饭往往存在菜品单一、味道不佳、吃饭不规律、常吃剩饭剩菜等问题。“以菜换餐”模式有助于增加他们对助餐点的关注,而精细化服务又会让他们进一步了解到助餐点带来的干净卫生、营养便捷等实惠,助餐点也能逐渐门庭若市。例如,衢州江山市石门镇的“共享食堂”建立了食品检测室,不但为调味料的添加量制定标准,还根据老年人的身体和疾病状况配备餐食,让老年人吃得更丰富更健康。
老年人提供的“蔬菜供应链”并不稳定,助餐点想要可持续发展既需资金支持更需确保老年助餐服务的多元供给。各地助餐点通过牵线慈善机构、爱心商企等方式,在配餐、送餐等服务中精益求精。比如,宁波鄞州区东吴镇牵线辖区爱心企业,在价格折扣让利的前提下,提供优质农副产品给居家养老中心。同时,各地以助餐点为平台,融合助餐、娱乐、公益等功能,以一起就餐、参与活动等方式增进老年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消除他们晚年生活的孤单与寂寥,让他们对助餐点不但好评满满甚至依赖有加,让助餐点从“消费场所”升级为“心灵港湾”。
一日三餐,是最美好的人间烟火,欲使老年人“把饭吃好”,唯有始终将老年人的现实困境与心理需求放在首位,因地制宜,探索长效发挥助餐功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