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 时评
近年来,越来越多游客热衷于追求原生态体验。打卡未经开发景区成了户外探险者追求惊险刺激的不二选择。未经开发的景区危险重重,安全事故频发,却成为社交平台的“流量密码”。如何加强内容监管、如何规范户外探险活动、如何保障人身安全,是各方亟需解决的问题。
2024年5月,27岁女子夜里“反穿”武功山遭遇暴雨失温,经救援送医后不幸离世;10月,有4名游客被困秦岭冰晶顶,经全力搜救后,2名被困人员安全下山,另2名被困人员发现时因失温已无生命体征。未开发景区发生多起人员伤亡事故,但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仍然可以看到不少博主分享“野生”景区的打卡路线,在某社交平台搜索“冰晶顶”,类似“5岁选手成功拿下冰晶顶”“小小冰晶顶!拿下!”等宣传文案以及各类打卡路线依然可见。这些帖子未能真实呈现户外探险的危险,无法让网民全面了解景区情况,断章取义式的失实宣传很可能让新手带着猎奇心理“入坑”。
目前,在部分社交媒体平台搜索“未开发景区”,会出现“旅游出行,安全第一”的风险提示,但缺乏具体风险因素的提示,很难达到警示效果。相关社交媒体平台可考虑加大审核力度,提升审核环节的专业性,对有明显误导性的宣传内容进行限流,并对野外探险类的内容进行具体的风险因素提示。
除加强自媒体探险类内容的审核把关外,如何规范户外探险活动也成为舆论讨论的焦点。有网民认为,私自组织人员进行户外探险,给景区的保护、管理造成一定危害,应当禁止一切单位或个人进入。
也有网民表示,野外探险是市民放松身心、挑战自我的方式,不能一刀切地禁止,而应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目前,不少地区发布通告,禁止前往未开发区域。比如,意外走红的哀牢山发出通告称,未经批准进入自然保护区最高罚款5000元。除此之外,景区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未开发区域的巡逻和监控,在景区入口处和其他显著位置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另外,文旅部门可对不同的景区进行分类管理,划分出专业的探险队路线、新手徒步路线等,并对不同路线进行针对性的风险提示,游玩前需报备景区管理方,做好应急预案,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总而言之,整治擅入野生景区的旅游乱象,需多方综合施策,从而推动探险类新兴旅游活动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