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 时评
“很多细节都考虑到了,想到我们老年人的心里去了。”在杭州一小区的居家适老化改造样板间内,市民史先生体验过后给出这样的评价。小改造带来了大便利,近几年,浙江持续推进“老有康养”。据统计,截至2023年末,浙江省实现适老化改造家庭已超40000户。
对于老年人来说,快速发展的现代生活也带来了诸多“挑战”,看不清、走不快、听不懂……身体机能的下降,让他们无法完全享受科技发展带来的福利。适老化改造作为一项系统性的民生工程,应在衣食住行各方面进行有效调整,切实“抵达”老年人,才能使改造既有质量又有“温度”。
在硬件设施上,应更加关注老年人的使用体验。今年7月,杭州开通的1302M路老年专线,串联起了老年人的生活场景,让许多老年乘客实现下楼即可坐上公交车的服务。同时,在车上配备各类急救药品、电子站名表字号放大等做法都受到了广泛好评。由此可以了解,适老化改造需要精准聚焦老年人的需求,确保硬件设施真正实用、易用,真正为让他们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
适老化改造还应体现在对老年人心理需求的关注上。老年人在面对社会变迁时,常常会产生孤独感、失落感等情绪。因此,在改造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物质环境的改善,还要关注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比如让“通过细致的沟通了解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成为改造前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正如有人说,“一千个老年人家庭,就需要一千个适老化改造方案”,只有在改造过程中尊重老年群体的意愿,了解其心理需求,尽力打造具有熟悉感和归属感的环境,才能鼓励更多的老年人参与到改造工作中来,将政策红利切实落到老年人群体。
此外,不同阶段老年人的生活情境也会有所不同。适老化改造并非一蹴而就的,不同年龄阶段的老年人对改造的需求也有所差异,改造过程中,预留后续的调整空间,顾及未来可能的升级需求,才能让改造的成果可持续地为老年群体提供服务。
当前,适老化改造是一项关系到老年人福祉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工作。在此过程中,只有将适老化改造落到细节、落到“实处”,才能让老年人真正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才能切实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也才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正确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