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 > 杭网评论 > 印月三谈
教育从“育分”向“育人”转变
2024-08-29 17:38:30
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 时评

随着今秋新学期的到来,近日,全国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正式启用了新修订的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统编教材。到2026年,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将全部完成替换。在这一次新旧更迭中,我们要看到的不仅是教学内容的修订,更是我国教育理念从“育分”转向“育人”的一次深刻变革。

上下同步,搭好幼小“过河桥”。由于幼儿园与小学在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要求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如何巧妙“搭桥”帮助起始年级新生顺利渡过这一阶段,完成由“玩”向“学”的能力转换,便成了奠定学生今后学习动机与学习能力的关键。新修订的教材在这一方面变化显著,不仅数学教材开篇巧妙设计了11页的数学游戏,帮助学生从幼儿园较为轻松的学习方式过渡到小学更为严谨的学习环境,语文教材也着重精减了一年级教材整体容量,在拼音学习、识字写字等内容的编排上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入繁的原则,一步步帮助新生们夯实向学的基石。

点面结合,突出文化“强磁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有了文化认同,有了文化自觉,才能真正形成文化自信。对此,新教材突出文化育人功能,在内容选择上深入挖掘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诗经》的古典美到唐诗宋词的韵味,从诸子百家的思想智慧到革命文化的红色基因,无一不体现出对文化传统的赓续。这种传承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文化自觉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我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从而树立起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自信。

内外兼修,创新教学“坐标系”。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新教材积极从“知识积累”向“能力构建”转变,例如通过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新型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跨学科主题学习,打破学科壁垒,促进知识的融合与迁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由此可见,新旧之间,“变”的是学习动机的培养方式,“不变”的是格物致知的教育本位。

长期以来,以“育分”为导向的教育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但却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主动性发展。“新瓶”方能装“新酒”,在这一全新的教学实施体系里,我们也期待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够积极适应这一变化,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为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点亮一盏“明灯”。

来源: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    作者:沈杭琪    编辑:郑秋青    
教师拍视频开直播牟利引争议
联系我们
  • 新闻热线:0571 - 8505222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

你关心的,都在这里

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