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 时评
人才因城市而聚,城市因人才而兴。如何能让城市与人才双向互动并相互成就?这需要城市主动作为,打好人才聚留“前后招”,让人才“乘兴而来,满意而留”,避免人才只是城市的匆匆“过客”,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城市和人才的“双向奔赴”,让人才成为城市发展的“决胜招”。
打好“政策”招,让人才“心悦之,则来之”。“政策”是最好的“梧桐树”,在政策上“用心”,才能让人才“开心来”。从江西省出台一揽子金融政策措施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到贵州省公布“人才引进政策汇编摘要”,再到浙江杭州放宽人才补贴政策,将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范畴……各地区为“聚集天下英才”,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要想在“人才争夺战”中占据一席之地,就要因地制宜地出台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人才政策,做到人才政策“一纸化”,统一规范发布人才政策;政策兑现“一站式”,不许“空头支票”;政策服务“点对点”,提供“跟踪式”精准服务,让人才因政策而感到尊重,因尊重而真正心悦,因心悦而欣然前来。
打好“舞台”招,让人才“既来之,则用之”。“舞台”是最强的“吸铁石”,在用才上“放心”,才能让人才在干事上“安心”。坚持“因材施用”,根据各类人才的专业、特长、性格、气质等特点,实现个性化差异就业,让人才找到“适合自己的鞋子”,充分激发干事的热情;坚持“不拘一格”,不将人才笼统地与学历、学校、专业画等号,不让“小材大用”,也不让“大材小用”,要让人才匹配到合适的岗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自身才干,使其在岗位创造价值、发光发热,为人才搭好成长的阶梯;坚持“用人不疑”,只要看好、认准、认定的人才,就要大胆、放心、安心使用,健全“容错机制”,允许试错、宽容失败,让人才无后顾之忧,尽情释放创新创业的热情。
打好“感情”招,让人才“既来之,则安之”。“感情”是最大的“强磁场”,在服务上“暖心”,才能让人才“真心留”。用“感情”拴住人才的心,“栓心”才能“栓人”,一方面,要安抚新引人才“漂泊的心”,不仅要在租房、买房、就医、育儿、养老等方面给予物质性帮助,更要在生活、交友、情感等方面提供精神上支持,减少人才疏离感,增加人才归属感,真正让人才感到“此心安处是吾乡”;另一方面,要抚平本土人才“躁动的心”,加强对爱国爱乡人才典型、本土优质资源、特色产业、发展前景的宣传,让身处异地的本土人才,学成归来,扎根家乡,让他们在“把论文写在家乡的土地上”的过程中体会到荣誉感、成就感和幸福感,让他们真正“归之、荣之、乐之、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