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 时评
7月18日,2023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在福建厦门举行,此次大会的主题为“网聚文明力量奋进伟大征程”。如今,网络已成为信息传递的第一阵地,网络评论是民众发声的主要渠道,积极的正面言论具有激励人、引导人的重要作用,而消极的负面评论则会伤害人、误导人,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很多人会将家打扫得一尘不染,但却在网络空间“乱丢垃圾”,多少人因为网暴而轻生;多少人因为网络诈骗家破人亡……因此,以时代新风塑造和净化网络空间,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刻不容缓。
向上向善、文明上网方能共筑网上网下“同心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近年来,“饭圈”乱象、网络暴力、虚假谣言等问题在线上平台频频发酵,致使未成年、青少年、网暴受害者等群体线下价值观走偏、饱受精神折磨。打击网络不实信息的关键,在于“根除”,历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落实“护苗”要求,探索网络正面引导多方途径,依托主流媒体正面引导、大V开展深度讨论、线上文明传递活动等,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共创网络治理美好环境。网络空间是虚拟的,在网络屏幕后的网民是真实立体的,在上网过程中,梳理“遵守法律、明确义务、敬畏网络”的心态,坚持安全上网、文明上网,才能让互联网在法制轨道上健康运行。
主动发声、正面引导是构建网络文明的“助推器”。近年来,5G、大数据、云计算、全息投影、人工智能等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助力媒体走上网络传播创新快车道。与此同时,负面舆情、网络暴力等事件屡屡发生,不良风气不断扩散,“职业黑粉”“舆论水军”等“搅局者”难以根除,带坏网络风气、散播消极情绪,甚至造成不良后果。在此过程中,作为信息接收者的我们,应该用理性的思考洞察事件的细枝末节,找准引发矛盾的关键点,用正确的语言体系发表言论,让正能量通过网络渠道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用语言感染每一位屏幕前的陌生人。在此过程中,数以千万的网民加入建立网络文明的“主力军”,网络空间变得更清澈,网络文明精神变得更强大。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没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文化能够孤立地发展,正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用眼睛去发现生活里的真善美,用语言去谱写温馨浪漫的中国故事,全民携手共建网络文明,方能让正能量始终充盈网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