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 时评
长长的羽冠,黑色的小脑袋,披着云纹的“漂亮衣裳”……不久前,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水域管理处的专家们首次在西湖观测到被誉为“水中活化石”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
5月16日,工作人员又首次发现冬候鸟骨顶鸡在西湖“生儿育女”。每年10月迁来、3月飞离的骨顶鸡,今年为什么舍不得离开,还在西湖“生儿育女”?工作人员分析,安全隐蔽的环境、人为干扰小的生态、丰富的食物以及良好的西湖水质,都是骨顶鸡“父母”选择留下的原因。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仅是西湖,近年来,浙江各地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逐步完善,新物种和新记录不断被发现。安吉小鲵、“鸟中大熊猫”朱鹮、“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这些曾经濒临灭绝的珍稀濒危物种频频亮相“浙”里。
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浙江生态环境优美,生态保护理念先进。浙江拥有超过60%的森林覆盖率,也是中国海岛最多的省份,依山傍海的优美生态环境造就了浙江的生物多样性。浙江是我国12个生物多样性分布中心的重要区域,是长三角地区生物多样性资源最为富集的一块宝地。全省记录有陆生野生动物790多种、高等植物6100多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307种。
优越的资源禀赋更需要人类的精心呵护,否则再好的“家底”也经不起“坐吃山空”。浙江的生态保护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曾经,一些地方过度开采自然资源,为了经济快速发展不惜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粗放型发展带来了大量“生态欠账”。
20年前,“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的宏伟蓝图勾画呈现,为浙江谋划了一条全新的绿色发展之路。2005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在浙江安吉首次提出,并在此后数年中不断丰富完善。
理念为先,实践为本。20年来,浙江深刻践行“八八战略”,在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之路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2018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2019年,浙江通过生态环境部组织的国家生态省建设试点验收,建成全国首个生态省。2022年,浙江实现了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生态环境满意度评价“两个全国第一”,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区建设、生态环境数字化改革和“大脑”建设试点省“两个全国唯一”。当前,浙江生态文明建设已从污染治理向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升级。
不久前,杭州市余杭区为白鹭“让路”的故事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这里的一片树林因为列入了今年复耕计划,今年4月,挖掘机开进树林进行施工。但是,树林间有大量的白鹭和鸟蛋,怎么办? “让施工单位先停工,为白鹭们的孵化让个路先。”当地相关负责人表态。为白鹭“让路”一时成为美谈,也成为浙江生态保护工作的一个缩影。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生物多样性既是可持续发展基础,也是目标和手段。如今的浙江,山海相依,之江潮涌,绿意盎然,生物物种琳琅满目,优美的生态环境,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忠实践行“八八战略”,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丰硕成果。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浙江实践”先行先试,努力打造生机勃勃的生态文明“样板间”,必将为绿色发展提供更多经验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