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 时评
日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包车组团面试掀起讨论热潮。四十余名应届毕业生乘坐大巴,共赴求职“考验地”。这一创新举措助力更多学子迈入职场。
组团应聘,可以让学生放下焦虑与紧张,更为从容地应对求职环境。“面试前一晚总是睡不着觉,一想到各种提问就感到窒息”,高压的面试氛围、即时反应的考验,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是一项不小的挑战。感到紧张的学生,可以从熟悉的人际环境中汲取“能量”。学校组织的集体应聘不仅提高了求职的便利性,还能缓解个人压力,让学生展现出更好的自我风貌。2023年,杭电自动化学院便通过“求职大巴”模式,成功助力超100名学生找到心仪工作。
作为创新就业服务亮点的“求职大巴”,彰显了高校对于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视与担当。学校并非置身事外的“旁观者”,而是“引路人”,理应在助推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方面作出多项努力。例如,杭州萧山技师学院设置多轴加工教学工作站,着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通过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提前为学生锁定就业岗位;杭州师范大学组建“师说就业”辅导员指导团队,聚焦“无领导讨论”“求职礼仪指导”等关键环节,从“小细节”做起,落实毕业生就业“大问题”。
与此同时,构建积极的就业环境还需院校、企业及社会各界形成多方合力。院校可以持续创新就业帮扶举措,提供多元化的就业指导,宏观把控行业、企业需求,强化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企业还需摒弃刻板化招聘模式,鼓励创新,尊重个性,为更多青年学子提供就业岗位和实习机会;社会各界则应正视学生诉求,倡导包容且多元化的就业生态,为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平台、资金等支持,多措并举激发就业市场活力。
就业是家事,更是国事。“求职大巴”看似 “小巧思”,却能够打开就业新视角。在助力高校毕业生融入社会的路上,还需要更多创新策略,引领他们勇敢踏入职场,积极拥抱社会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