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 > 杭网评论 > 印月三谈
利用AI换脸技术行骗,该反思些什么
2024-09-24 17:55:00
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 时评

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 - 开云中国 近日,杭州市公安局网警分局会同拱墅区公安分局、余杭区公安分局侦破一起利用人工智能伪造活体视频,突破部分网络头部平台登录认证,窃取用户生物识别信息的案件。这一案件不仅暴露了技术滥用带来的社会问题,也引发了关于科技伦理的深刻思考。

近年来,AI换脸技术迅速为大众熟知,社交平台上出现了很多用AI换脸技术制作的视频。技术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那些将科技用于非法目的的人。在此次案件中,该犯罪团伙在境外网络承接定向出售国内头部平台用户数据业务,使用境外多模态专用大模型,通过文字对话,输出活体视频,突破平台人脸认证,强制登录他人账号,获取大量受害人私人数据和敏感信息并出售获利。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AI技术越来越多地进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然而,正如这次案件所揭示的,技术的进步也伴随着新的挑战与风险。如何防止高科技被不法分子利用,已经成为社会需要直面的问题。

尽管利用AI换脸技术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手段复杂,但从受害者的角度来看,提高防骗意识仍是有效防范手段。许多人对科技的信任感过强,未能及时识别潜在的风险信号。此前,一些不法分子向受害者发来视频电话请求,利用AI换脸技术伪装成其亲友要求“借钱”“垫钱”等,受害者因为过度相信视频通话中的“视觉真实感”,忽略了可疑之处而直接转账,导致大量钱财被骗。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个人信息保护和防范诈骗已经变得尤为重要。科技在便捷我们的生活的同时,也让信息滥用的成本变得更低,因此每个人都需要提高警惕,要保持基本的核查意识。

AI换脸技术的滥用引发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科技伦理的界限。AI技术在影视、娱乐领域的应用无可厚非,但当它被用于欺诈、诽谤甚至侵犯隐私时,便触及了法律与道德的底线。此类技术在快速普及的同时,相关法律法规也应及时跟进,对其应用进行有针对性的规范,避免给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一方面必须明确AI技术的使用边界和法律后果,另一方面要推动相应的技术安全标准出台。只有法律法规完善,技术标准日益明确,公众对这一技术有更深入的认知,科技在安全的轨道上良性发展。

AI换脸相关案件只是科技滥用的冰山一角,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类似的挑战会更多地出现。我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时,也不能忽视其潜在的风险。社会各部门需要共同努力,构建更安全的科技应用环境。

 

来源: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    作者:沈诚    编辑:凌佳佳    
假期旅游见世面 见的是什么?
联系我们
  • 新闻热线:0571 - 8505222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

你关心的,都在这里

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