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 > 杭网评论 > 印月三谈
人人可为,让公益慈善更有力量
2024-09-06 17:07:37
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 时评

每年9月5日是“中华慈善日”。当前,社会对于慈善事业关注度越来越高,“人人心怀慈善,人人参与慈善”逐渐形成一种社会新风尚。如何推动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更好地以善行义举传递爱的力量,是新时代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一道“必答题”。

统筹聚力,夯实慈善工作体制机制保障。流向公益慈善事业的资源是否能用在“刀刃”上,是社会民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近年来,部分慈善组织、工作人员的负面新闻影响慈善事业在群众心中的形象,打击了群众参与慈善的积极性。为此,各地应建立健全公益慈善制度体系、保障机制,加强对公益慈善组织的监管、管理,引导其进一步规范化、透明化、专业化,更为准确地回应和支持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各地应强化社会各界资源的链接,提高更多人对公益慈善事业的认知度与参与度,平衡捐赠者、志愿者、慈善企业工作人员等相关群体的诉求,让慈善行为不仅是偶有冲动的“感性”行为,还成为能够可持续发展的“理性”工作,驰而不息开辟慈善参与新动能。

多元探索,厚植慈善文化孕育孵化土壤。现代公益慈善所涉及的领域点多面广,这也对慈善传播的内容和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空洞而乏味的慈善活动不仅无法达到鼓励大家积极参与慈善事业的目的,还有可能沦为浪费社会资源的作秀。因此,要丰富传播载体,比如线上借力短视频等新兴载体,以点亮“微心愿”、公益集市、巡回宣讲等系列活动为契机,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关注、参与,形成良好的慈善文化和健康的慈善生态;要扩大项目影响力,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围绕“救灾、济困、安老、助孤、助医、靓居”等领域,打造更符合当地需求、更具活力和创新性的慈善品牌项目,不断提升公益精准度,有效提高慈善工作效率和质量,增强慈善项目的感召力和传播力。

靶向发力,发挥慈善助力共同富裕实效。第三次分配被喻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温柔之手”,如何发挥公益慈善事业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慈善项目应以需求为导向,以创新为抓手,聚焦重点人群、重点工作,最大程度地整合优质资源,发挥公益慈善力量在扶贫济困、乡村振兴、应急救灾、医疗救助等多个方面的积极作用。此外,在公益慈善道路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公益理念能够进一步引领慈善从“输血式”救助向“造血式”帮扶发展,让更多人能够尽自己所能,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为社会做出点滴贡献,让一点一滴的慈善行为汇聚成为社会发展的澎湃力量。

来源: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    作者:沈杭琪    编辑:郑秋青    
为人民服务,没有终点
联系我们
  • 新闻热线:0571 - 8505222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

你关心的,都在这里

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