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 时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首次从中央层面对全面绿色转型进行系统部署,其中明确要健全绿色转型市场化机制,包括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一系列关键举措。
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对杭州人来说并不陌生。2012年,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在新安江流域启动。彼时,安徽省黄山市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大量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和生活垃圾由新安江进入千岛湖,随之而来的是千岛湖水体富营养化趋势明显,钱塘江流域生态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浙江、安徽两省大胆开展“水质对赌”。双方约定:只要安徽省跨界水质达标,下游的浙江省每年补偿安徽省1亿元;若水质未达标,则安徽省需补偿浙江省1亿元。
十余年来,新安江水质连年达到补偿条件,一直是全国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从“试点”到“样板”,从资金补偿到产业协作,从协同治理到共同发展,“新安江模式”逐步走出一条上游主动强化保护、下游支持上游发展的互利共赢之路,为全国大江大河治理提供了良好示范。随着“新安江模式”逐步推开,“谁受益、谁补偿,谁保护、谁受偿”的制度体系在我国已初步建立。
全面绿色转型,不能只靠“情怀”、空谈“奉献”,而是要健全完善市场化机制,让绿色转型践行者先受益、多受益。前不久,桐庐、淳安、建德等西部区县(市)相继收到了来自萧山、余杭等地的一笔特殊“首付款”,这源于杭州正在探索的“种楼”与“种田”利益分享机制。这既是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在粮食安全、共同富裕等领域的一次延伸,更是对市场化机制的有益探索。深化改革、强基固本,杭州需要更多这样实打实的改革举措,争当全面绿色转型“弄潮儿”,为“美丽中国”提供更多“杭州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