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 > 杭网评论 > 杭州视角
解决“期刊不够” 重在破除“唯论文”
2024-05-27 16:21:36
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 时评

眼下正是毕业季,很多应届毕业生、高校教师等都有着发表论文的需求。由于学术期刊数量有限,发表论文较难,一些不法分子打起了歪主意,声称能帮助发表论文,以此骗取钱财。

对于高校学生、教师及科研人员来说,发表论文是证明自身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方式。学生能否顺利毕业,教师及科研人员能否开展课题研究、获得职称,都跟发表论文密切相关。可以说,发表论文是这部分人群的“刚需”。

不过,从实际情况看,学术人员发表论文的需求量巨大,学术期刊的数量却远远难以满足需求。据统计,截至2016年,经过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定的学术期刊有6449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2)》显示,截至2022年,我国科技期刊总量已达5071种。总的说来,我国学术期刊的数量不算少。但另一方面,发表论文的需求更大。教育部发布的《202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显示,截至2023年,全国在学研究生388.29万人,高等教育专任教师207.49万人。再加上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及部分社会在职人员,发表论文的需求与学术期刊的数量、版面呈现严重的供需不平衡。

在短时间内,学术期刊的数量不可能大幅度增加。解决这个问题,最根本的还在于扭转片面看重论文的价值取向。论文固然是学术能力的重要体现,但科研水平和工作业绩,并不仅仅只是靠论文来证明。对于高校教师,可以更多地考察在课堂教学、立德树人等方面的表现;对于在校研究生,也不宜将发表论文跟申请学位挂钩。即使要考察论文,也可以考虑通过同行评议等方式确定论文质量,不一定要以发表在学术期刊为标准。

早在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就下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扭转教育评价中“唯学历、唯资历、唯帽子、唯论文、唯项目”的导向。破除对论文数量的过度偏重,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学术科研事业健康发展。总的说来,对科研人才及其工作成果的评价,应当全面考察,采取更加多元和丰富的评价标准,让他们更好地投身于真正有创新性价值的领域。

    来源:杭州日报—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    作者:王俊勇    编辑:郑秋青    
    “秦朗丢作业”被查处的警示
    联系我们
    • 新闻热线:0571 - 8505222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

    你关心的,都在这里

    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