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 > 杭网评论 > 印月三谈
别让流量成为衡量优劣的首要标准
2023-11-16 17:44:52
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 时评

普通视频一夜新增300万播放量?陕西警方日前破获了一起特大“网络水军”诈骗案,揭开了这类骗局的套路。一些不法团伙把“流量高变现快”当噱头,披上传媒公司的外衣,炮制流量骗局。在竞争失序的状况下,追求“流量至上”必然导致“流量造假”。将流量当作指挥棒,文化消费就会变成“数据消费”,从而滋生乱象。

流量不能反映事物的全部价值。虽然流量可以量化,但是它并不能反映一个事物的重要性和质量。一些低俗、打“擦边球”的内容也可能因为迎合了部分人的口味而获得高流量,但这并不代表它们就具有很高的价值。再比如,一篇网帖可能因为话题性等因素而获得了很高的流量,但是事后被发现是捏造的谣言。

流量容易受到操纵和滥用。一些艺人靠“注水”数据来营造“流量”的假象,但其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却跟不上“流量”的步伐,一旦数据的泡沫被戳破,人们才发现,这些艺人连像样的代表作都没有。但是,一些不屑于数据造假的艺人却可能因此而失去许多机会。这就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果。

流量不能反映用户的真实需求。虽然流量可以反映用户对某个事物的关注程度,但是它并不能反映用户对事物的真实看法和需求。例如,在一些电商平台上,一些商家可能会通过刷单、刷评论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流量和排名,从而吸引更多的潜在客户。这些虚假流量和反馈会影响用户的购买决策,使得他们无法获得真正符合自己需求的产品或服务。

在互联网时代,追求流量没有错,错的是把流量当成衡量优劣的首要标准。应该采取更加全面和客观的方式来衡量事物的优劣,不能仅仅依靠流量这单一指标。同时,对流量的监管也需要加强,防止不诚信的行为出现,保障市场的公平性。

来源: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    作者:关惠玲    编辑:郑秋青    
“双十一”冷静背后的理性健康发展逻辑
联系我们
  • 新闻热线:0571 - 8505222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

你关心的,都在这里

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