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 时评
2023年,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开放,出游热情高涨不下,国内旅游市场加速回暖、持续爆热。从五一到端午,再到暑假亲子游、研学游等带来的旅游热度的不断狂飙。据中国文化和旅游部13日发布,2023上半年,国内旅游总人次23.84亿,比上年同期增加9.29亿,同比增长63.9%。同时,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花费)2.30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12万亿元,增长95.9%。但与此同时,这种受情绪裹挟的报复性旅游导致旅游业部分不诚信商家出现了民宿毁约涨价、低价游和旅游“刺客”、导游不让游客车上睡觉,以及超低价、预收款、不签合同、变换马甲的三无旅行社兴风作浪等乱象。
一方面,情绪裹挟导致的过度旅游所产生的波动可能带来经济的波动。今年的暑期是放开后旅游市场爆火最显著的体现。在各地仍把旅游作为基础产业的大背景下,狂飙式的火爆源于大家对过去三年遗憾的补偿情绪,由此所带来的旅游业从“萧条”到“爆火”的巨大波动,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当短暂的爆火褪去将带来劳动力、生产资料的闲置或一定规模的失业问题,从而导致地区经济波动和社会稳定。虽然各旅游商家可通过多渠道营销减小波动,但却无法完全消除。
另一方面,需求爆火导致的市场狂飙可能带来的盲目攀比。可以说,各地从上而下全面发力争相攀比,从各旅游城市纷纷放出绝招到各文旅企业超常规的低价攀比;再到各景区经营的花式节目“撞脸”、各商家盲目攀比规模和体量……为吸引和接待更多的游客,各地各商家势必将资源倾斜于扩大接待能力等方面,最终导致忽视旅游产品和服务本身应该带来的舒适体验。
不仅如此,游客涌入导致的拥挤可能降低“原住民”幸福感。本地人的正常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无法正常出行、正常买菜、正常遛弯。更有城市为扩展接待能力把开放的居民日常生活空间和休闲空间圈起来赚钱谋利,严重影响了居住的幸福感。
综上所述,国内旅游市场回暖出现的报复性旅游不仅会带来旅游安全、旅游购物、旅游住宿、不合理低价游、以及欺客宰客等乱象,更是对城市经济和居民生活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采取相应措施来平稳调整市场,分散促销,推动淡季旅游促销,官方宣传推广非热门目的地,引导游客分散出行,实现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必要之举。同时,劝导放弃“内卷”回归旅游本质,避免网红流量化,打造“美的风景+美好的人”的有价值的旅游回忆,推动绿色旅游高质量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