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 时评
3月20日,杭州再次火出圈。杭州6部门发布通告对符合条件的久摇不中者、人才、多孩家庭等个人以及重点企业直接配置小客车指标,当天#杭州久摇不中72次及以上可申请车牌#登上多个平台热搜榜。
杭州放宽蓝色浙A车牌申领能引起巨大轰动,说明车牌“中签率低”“摇号难”已经成为社会“问题”,是老百姓的“痛点”,也说明只有帮助老百姓解决“问题”“谋实事”,政府的工作才能受到百姓的欢迎和认可,反之就算做的再多,百姓也没什么获得感。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直奔问题去调研,确立了问题导向的调查研究方向,再次强调了“问题”思维的重要性。
以调研“问题”为抓手,有利于全局工作打开。调查研究是一种工作的方法和手段,解决问题才是最终目的。毛主席说“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往往随着调查地“下钻”渐渐浮出水面。广大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到基层一线去,多到困难问题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锚定问题,下足实功夫、苦功夫、硬功夫,全面了解工作开展情况,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为准确施政、科学发展提供重要依据。“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只有带着“问题”开展广泛深入的调研,发现问题症结所在,才能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助力全局工作的打开。
比如,杭州开展“走亲连心三服务”“助万企、帮万户”活动,面向全市企业派出近万名机关干部作为驻企服务员,深入企业生产工作一线,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各类政府事务、开展信息沟通交流、政策解答和项目落地推进,受到企业广泛好评,“驻企服务员”成为企业争抢“香饽饽”。
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有利于群众距离拉近。始终以人民利益为中心,向人民寻求良策是我党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的优秀传统。本着为群众“干实事”“谋实利”的出发点,“身入”“心入”群众,积极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与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能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群众才能彻底敞开心扉,才能有唠不完的嗑、听不完的真话,拉近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距离,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比如,2022年5月,西湖风景名胜区7颗柳树迁移事件引爆全国舆论。为何只是迁移7棵柳树就会引起如此大的社会反响?该如何修复该事件对杭州城市形象造成的负面影响?杭州政府以问题为导向,快速补种柳树,召开民意恳谈会,积极听取民意,掀起一场城市的民意对话。在一次次的良性互动中,杭州也被打上“尊重民意”的印记。
“问题”导向的调查研究有利于集中全社会力量干大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出来,就一定能够不断创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的调查研究,有利于将全社会的力量集中起来,发挥全社会的智慧,推进各项工作大踏步前进,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比如,三年的抗疫工作深刻体现了问题导向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上线杭州健康码、抗疫求助平台、杭抗原平台、健康码“四码同屏”展示、全市各药店上线核酸便民检测点等,一次次抗疫工作的突破和创新都离不开基层一线细致深入的以问题到导向的调查研究工作,全市全社会群策群力,为夺取抗疫战斗胜利贡献各自力量。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治党治国的传家宝,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当今中国面临错综复杂的国内和国际环境,各种风险、挑战和问题层出不穷,迫切需要我们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运用好“调查研究”这把破题破局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