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 时评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全体人民的共有财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体现。5日上午,在全国两会首场代表通道上,全国人大代表、安吉县余村村党支部书记汪玉成面对现场记者的提问,向中外媒体讲述了18年来,发生在这个浙北小山村里,让绿水青山成为百姓幸福靠山的传奇故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湖州市安吉县的余村,蓝天白云、碧水相映,青峦叠翠、竹海连绵,游人络绎不绝。很难想象,曾经的余村,靠山吃山,开山采矿、烧石灰、做水泥,将“石头经济”搞得红红火火,然而环境却遭了殃,植被破坏、灰尘漫天、溪水浑浊,整个村子“灰头土脸”。最终,困则思变,痛定思痛,余村将水泥厂和矿山全部关停,逐步恢复了生态、建美了村庄。18年来,余村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对矿山实施复垦复绿,并创建矿山遗址公园,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形成了可游可赏、亦耕亦采、有趣有乐的新型乡村生态经济。
俯瞰之江大地,余村只是其绿色版图的极一小块。“窥一斑而知全豹”,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共识行动,到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生产生活,再到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实现良性互动,生动见证了发展思路和方式的转变。从开办农家乐、民宿,到发展生态农业、休闲观光旅游,余村的许多村民和村集体通过吃“生态饭”致了富,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乡风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可以说,从大地绿起来、生态美起来到百姓富起来、村集体强起来,余村的蝶变就是浙江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最好写照,让人们看到生态文明已成为推动生态富民、探索共同富裕的动力。
“让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这些年来,浙江逐绿前行,因绿而兴,绿满金生,以绿惠民,全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美丽浙江建设,从“美丽环境”到“美丽经济”,包括“碳汇交易”“两山银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更多创新模式得到深入探索,不断把生态效益更好地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事实证明,保护生态环境既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更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绿色正成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进程中“最动人的色彩”。
共同富裕,民之所盼;生态富民,大势所趋。当前,浙江正肩负着“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历史新使命,将扛起探路者责任,更进一步、更快一步,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并持续聚焦生态富民、生态利民,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率先探索。特别是在《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中,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深化安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综合改革试点,进一步拓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一张更加宽广、更加美好的“生态富民”新图景,正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如今,生态文明建设已是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须在努力成为全域美丽大花园建设的省域范例过程中,用心、用力做好“加减乘除法”,坚定走好生态富民之路,不断促进生态富民成效由量变到质变,让人民群众既坐拥“绿水青山”,又得到“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