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 > 杭网评论 > 印月三谈
步步为营治理网络暴力
2023-03-02 14:20:21
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 时评

近期,一则听起来很悲伤的消息传来——杭州一位24岁的女孩,先前因粉色头发遭遇大规模网络暴力,备受抑郁症困扰,不久前不幸离世。

网络暴力治理,一个听起来很复杂的话题,每每在网络暴力引发不幸事件后,总会“立刻”激起社会各界的激烈讨论又归于受限种种因素的“迟缓”行动。

网络暴力治理是世界性难题——网络匿名性、边界模糊性、证据瞬时性、责任判定追究复杂性、有效治理路径匮乏性……都是老生常谈又破解乏力的掣肘因素和客观难点。

但网络暴力治理又是一道必答题——“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在这片土地上,反对网络暴力是常论常新的话题,治理网络暴力是坚定向前的行动。

我们必须要廓清治理网络暴力的思想之惑。

自由本有边界。界线之内,个人的自由理当获得普遍性的尊重。无论是粉色头发还是搞怪日常,越来越文明进步的社会体现出对“非共识性”个体生活形态越来越宽阔的包容。以与自身认知相左为基点发出攻击言论,本来就是对个人自由的越界侵犯。自以为站在“道德制高点”的网络暴力“指摘”从来就没有所谓的“道德基础”。

言论也是行为。或为有意诡辩,或为无意行之,发出网络暴力言论的个体,常常将网络暴力的言论划入思想表达的范畴,当作规避责任的“盾牌”。无论是社会的基本认知,还是法律的基本逻辑,言论完全可以构成行为,过激言论完全可以构成侵害行为,对言论的规制绝不等同于对思想的限制,网络暴力言论从来没有所谓的“避风港”。

网络绝非私域。网络暴力的常见情形就是互无联系的个体对个人“群起攻之”,对抗网络暴力的常见情状往往是个人对群体的“以一敌万”。事实上,网络不是私域空间,网络暴力也绝非单纯对个人的侵害。互联网是社会信息大平台,网络暴力言论偏颇偏激、涉黄涉暴、造谣传谣、低俗媚俗,污染的是网络场域与空间,侵蚀的是网民和社会利益,网络暴力行为从来没有所谓的“私人范域”。

因此,我们必须要攻克治理网络暴力的行动之难。

网上问题要靠网下作为解决,治理网络暴力仍需行法治之道。要深入开展网络治理的法治理论研究,为依法治网奠定理论基石,让法律制度在网上不成为“稻草人”。要推进实体法和程序法网络空间适用探索,剑指网络暴力边界划定、侵害证据规则、责任判定追究等痛点堵点,考虑针对网络暴力行为采取行为不法性—行为有责性阶层递进判定追究逻辑,让法律规范在网上不成为“纸老虎”。要主动出击实施依法打击,克服法律谦抑性误解,不断削薄“法不责众”侥幸心理的土壤,不断增强反对网络暴力“法治力量与你同在”的底气,让法律适用在网上不成为“橡皮筋”。

复杂问题没有简单解决办法,治理网络暴力仍需施综合之策。要推进网络文明建设,增进网络文化培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提高网民思想道德素质、浓厚向上向善网络风尚。要校准网络平台管理,清晰界定平台防止网络暴力责任,既施之规范管理操作、克服流量“盲目”的压力,又给之完善制度机制、履职尽责免责的动力。要加强先进技术探索与运用,以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科技力量破题瞬时证据固定,破局网络暴力语言识别、破难用户账号追踪,击中违法犯罪行为利益链。

网络暴力治理之难,需要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更需要站在人民立场,以维护社会利益、人民利益之高度,立足迎击网络暴力最前沿,深入治理网络暴力深水区,起而行之步步为营。

来源:富阳日报    作者:徐甫俊    编辑:郑秋青    
青年干部要对歪风邪气说“不!”
联系我们
  • 新闻热线:0571 - 8505222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

你关心的,都在这里

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