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 时评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不知不觉中,岁末悄然而至,回顾2022年,对外,这是世界疫情交织影响的一年;对内,这是加速踏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一年,对于我们来说2022年更是一个“稳”年。
不久之前,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光明网联合主办的“汉语盘点2022”揭晓仪式在北京举行,“稳”当选年度国内字,同时在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新年贺词中也提到了“稳”字,2022年,经济稳健发展、粮食生产“十九连丰”、科技成果转化稳步推进、疫情防控平稳有序。只要笃定信心,稳中求进,就一定能早日绘就神州大地高质量发展蓝图。
稳,体现在科技水平稳步推进。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必须审时度势,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科技实力决定着世纪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更影响着各民族的命运走向。2022年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科技实力正在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的提升、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科技创新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从“中国天眼”发现首例持续活跃重复快速射电暴,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顺利下水;再到“神舟十三号、十四号、十五号”接力腾飞,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建造完成。基础前沿,探索不息。一张张填补空白的“答卷”,不仅见证了中国走自主创新道路的决心,更坚定了中华儿女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信心。
稳,也体现在我国稳经济发展大局的决心。已经结束的2022年,中国经济承压前行,国际环境风高浪急,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不减,但从中央到地方,全国万众一心,以“拼”保“稳”,展现出中国经济的韧性与不屈。从组织企业包机出海抢订单,拓展海外市场;到国家财政留抵退税早退快退,专项债券早发快用,缓解企业现金压力;再到“督导和服务”并举的创新,解决地方难点堵点问题。一项项举措、一个个政策为2022年疫情下的国民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更为2023年新的经济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稳,更体现在稳民生。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心”问题就是根本问题。只有切身体会民心所向、民瘼所在,做到以民为本才是发展之要,成功之道。在近三年里,面对新冠疫情形势不断的变化,防控政策该怎么调,病毒该怎么防,我们也有迷茫过、也有被误解过。要稳大局,从“疫情防控优化二十条”的出台,到“疫情防控新十条”的重磅来临;从“国家保护我们”到“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第一责任人”。大家都在坚韧不拔地努力,曙光就在前头,非常之时期,非常之举措,不变的铁律就是“政之所定在于民”,在社会治理的“加减法”中,让百姓获得更多。
草木待发,春山在望。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们更应无畏前行,因为推开的每一扇门的背后都可能是完全陌生和新奇的世界,我们唯有向前,才能与时代同频,才能抓住机遇散发自己的光芒,愿新的一年,烟花与灯火一同绚烂,恢弘与琐碎皆有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