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 时评
乘着亚运的东风,杭州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越来越好。特别是“迎亚(残)运”无障碍环境建设三年行动成效非凡,无障碍环境全面提升。良好的无障碍环境是世界名城的标配,让杭州更有国际范儿,而明年9月亚运会的举办,必将促进杭州更加坚实地向世界名城大步迈进。
然而,在城市无障碍设施大规模更新及完善的同时,也难免存在着因观念偏差而导致一些设施未能发挥效用的现象。
那天,笔者驱车去位于市中心的某医院就诊,喜出望外地发现临街的医院门前多了两个无障碍车位,却被保安拦住了!理由是领导有令,车位只有亚运会残疾人运动员、专家才能停用!当然,问题不在保安(他们热心引导笔者将车停在普通车位),而是医院管理人员无障碍观念缺失,以致本末倒置(笔者因赶时间而未当场与院方理论)。
无独有偶,在现代气派的某行政服务中心,醒目的无障碍车位前摆放着隔离桩;在另一场合,四个无障碍车位被长长的隔离杆拦死,平添障碍,残疾人要自己下车将那些“障碍”移除,才能把车停进去!不少公共场所为了便于“管理”,将无障碍坡道人为封闭,或设置间隔狭窄的隔离桩,在阻止快递等车辆的同时,也阻碍了婴儿车、轮椅的正常通行。
现实中,无障碍设施成为“摆设”的现象并不少见,归根结底还是公众无障碍意识的淡薄,缺少人文关怀。至今,仍有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健全人用不到无障碍设施,只为显示对残疾人的“特殊关爱”,象征一下、临时应景一下即可!
无障碍观念本身就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也算“新生事物”。如果说无障碍设施是硬件,那么观念就是“软件”,没有“软件”驱动,再好的“硬件”也形同虚设、徒劳无益,以致“死机”,以致100-1=0。一些投入真金白银建成的无障碍“硬件”设施,之所以未被激活、使用,就是因为“软件”——观念的障碍。
因此,只有全民无障碍观念的普及,才能让无障碍环境真正完善起来,而且还能极大地弥补山区旅游景点等场景无障碍设施的客观不足、先天缺失。像某古建筑群,受客观条件限制而难以全部“无障碍”,斜坡比较陡,工作人员就辅助残疾人、老年人推轮椅,克服入门障碍,得以“无障碍”地进入游览。
不久前出差,到萧山国际机场乘机。机场地下车库的工作人员看到笔者开的是C5残疾人汽车,便热情引导,精心安排航班登机口附近、上下轮椅方便的靠边车位(因无障碍车位设置在停车场的主登机口那边,距离稍远),并陪同到候机大厅取票、托运行李,提供了全流程的无障碍服务。据介绍,现在的轮椅乘客越来越多,其中三分之二是老年人。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全国各地都在大力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直面现实,毋庸讳言,在无障碍规划设计、建设验收及投入使用过程中,时常遭遇无障碍观念缺失、偏差的极大制约,亟待在规划、建设等职业人群中率先树立无障碍环境便利于老年人、孕妇、婴幼儿、残疾人等所有社会成员的通用无障碍概念,强调全龄化和以人为本,强调每个人都是受益者,像携带大件行李者也要使用无障碍电梯——升降电梯。
目前,在各地着手制定或出台的老年友好型社区(城市)、儿童友好型社区(城市)、全龄友好型公园等建设导则(指南)中,无障碍内容都必不可少。
全国各地,不只杭州,在持续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时,需要公众大力支持,尤其是政府部门、规划建设单位及公共服务机构的相关工作人员必然牢固树立无障碍观念,做到应知应会,守土有责。对杭州而言,对标国际一流标准,软、硬同步,真正地全面改善城市无障碍环境,以便更好地迎接亚运,更好地创建世界名城。
写在8月1日国务院《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实施十周年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