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 时评
这阵,有关新疆棉花被西方各国各种炒作,拿子虚乌有的事来抵制新疆棉花。这是俗话说的,地主老财见不得穷人好啊。
(图片由杭州市援疆办提供)
很多年前,我的一位高中同学,随父母到新疆去了。当时我心里想“新疆这么远,有啥好的啊”?同学说,那里天亮得比杭州要晚一些,每天早上会听到老虎叫,后来才知道那是骡子在叫,还有新疆户籍的学子高考分数比内地要低很多,那里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等,在计划生育的年代就可以生两、三个娃。慢慢地,我觉得做新疆人还真好。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我们浙江与新疆阿克苏结了帮扶的对子。每年浙江财政都有以数亿的资金支持那儿,还有很多国企、民企纷纷去投资。我所在的单位是大型国企,也在新疆开了公司,开展商贸活动,采购棉花粮油,帮助那里的农民致富,开拓新的商品销售渠道。很多企业的工会福利,就是新疆的苹果、红枣、核桃,还有巴旦木和无花果。
新疆在解放前也是被奴役的世界,打小我从阿凡提的故事里面知道,那里管地主叫巴依老爷。很多民间故事,讲的都是当地的巴依老爷,如何欺压百姓的故事,克扣工钱,和我们江南农耕民族的地主老爷“周扒皮”、“王世仁”也差不太多。“丝绸之路”有则民间故事,讲的当地有个巴依老爷,为了赖工钱,竟然要干了一年活的长工去找公鸡的蛋和公牛的奶。幸好长工的儿子聪明,说爸爸刚生了娃娃,不能来做工,于是破解了公鸡生蛋公牛产奶,让巴依老爷乖乖地付了工钱。
如今的新疆可以说翻天覆地。除了东部沿海省份对新疆对口经济援建,我们还派出干部帮助新疆人民发展经济。我的一位吕姓同学,是援建阿克苏的第七批干部,他和他的同事们接力援建新疆近三十年,让“一条马路七盏灯,一只广播全县听,轻工业是打馕,重工业是钉马掌”新疆财政收入倒数第一的柯坪成功摘了贫困县的帽子。三十年间,他们助力当地建设,解决了柯坪的生活用水,修建了医院、文化中心、双语学校等等。除了输血式援建,还有造血式建设,他们在当地建制衣厂、建养羊场,辅导当地医生通过执业资格考试。如今的柯坪人过上了好日子,有稳定的生活来源,吃上了温饱饭,有病有地儿,饮水有保障,出门有公路......
有了这样的倾情付出,新疆的维吾尔族人见到浙江来的干部,就像见到了远道而来的至亲,如是在当年水果成熟上市前,他们就会打开自家地窖拿出储藏的西瓜、哈密瓜,杀羊煮肉感谢援疆的干部,当援疆干部告别返程时,维族老汉依依不舍的场景,至今让我的这位吕姓同学难以忘怀。
2013年我带着父母亲去南疆玩了几天。那里的棉花地,一望无边,摘一朵放在手心,蓬蓬松松像一朵浓缩的白云;那里的葡萄沟啊,满地都是散落的风干的葡萄,俯拾可以捡一大把一大把;那里的馕厚薄都有,打着转转的细条子,或整张的大饼子,都是热乎香脆;还有长得特别大的鸡冠花,比我的脸还大;最特别的还有克孜尔千佛洞,一点也不逊色于敦煌莫高窟......真是神奇的一块宝地。
在吐鲁番的葡萄沟,我们偶遇一对维吾尔族新人的婚礼,载歌载舞,和电影电视上的一样一样的,耸着肩膀,摆着臂膀,细细的辫子飞扬,就像小小的旋转木马,舞出了姑娘们的心花怒放。街坊邻居全来道贺,我也在边上咔嚓个不停。要不是语言不是很通,我一定和他们干上一杯,祝福他们白头偕老。
这些天我读到一组数据。新疆近60年来的人口数据,从555万,增长到1200多万,翻了一番多;人均寿命从30岁提高到72岁,大多数新疆人接受双语教育,他们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
因为新疆地大物博,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因为新疆现今的和平稳定状态,总有人眼红,总有人心梗,他们无时不刻在觊觎着这块宝地。这不,以前有在西方扶持下的疆独、东伊运分裂暴力恐怖事件,现在是BCI造谣中伤,捏造所谓强制劳动,H&M等西方品牌带头抵制新疆棉。话说网上有位安徽网友说得好“去新疆摘棉花工资很高的,我们安徽人很多人去,用得着强迫劳动么,真是搞笑啊”!据我所知,新疆棉花的收割,基本上还都是大型机械化作业呢。
接下来,我揣摩着,估计还有新疆的番茄、羊肉、哈密瓜。除了新疆,还会有各边境线、海岸线甚至领空上的造谣生事、混淆是非......为了阻止中国的发展,他们总会想尽办法、不择手段!反正他们鼻子长,继续谎言和表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