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 杭网评论> 焦点图
致敬“最温柔的守护者”

    “直到我只剩最后一口气,我也要一直教汉语,我教汉语教到不能动为止。”最近,年逾花甲的汉语教师米斯巴引发关注。在巴基斯坦,很多会说汉语的人都是米斯巴的学生;而她毕生致力于传播汉语的信念,则源自对其影响至深的两位中国老师。老师点燃爱的火焰,竟能赋予人超越国界与文化的力量。

    有人如此评价教师:在沉淀了所有的苦之后,升华为一种罕见的甜。在我们身边,从不缺少以苦为乐、甘于奉献的好老师。他们用点滴行动,一次次擦亮教师的职业名片。乡村教师支月英30多年倾心相守、黑发积霜,为大山深处的孩子们点亮了“知识改变命运”的灯塔;新疆老人潘玉莲开办“爱心小课堂”,二十五载含辛茹苦,让2000多个孩子有机会走向更广阔的人生之路;浙江淳安12位老师爱心接力,3年来轮流走山路去上课,让13岁的残疾孩子也有梦想花开的机会……类似的价值选择与职业坚守,令人动容,给人温暖。

    每个人成长的路途上,都曾驻留老师的身影。他们或许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不曾荣膺至高无上的美誉,但却深深刻印在人们心中,成为随时可以唤醒的记忆。在问答网站上,有人发帖讨论:“你有哪些关于老师的温暖和感动的故事?”网友们的回忆触动了许多人。高考前最后一次自习,一位老师对同学说,“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一位网友晒出老师的亲笔书信,“此番赴考,不论成功与否,汝皆应不失少年之志,继之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万篇文。”千千万万俯首耕耘于三尺讲台的老师,普通而平凡,却能影响人的一生。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在中华文化的价值排序中,教师素来处于重要位置。“曾子避席”“程门立雪”等典故,映照着尊师重道、崇学尚智的传统赓续不息。也正是在一代代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我们实现了知识技能的传递、文明薪火的延续。今天,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获取知识空前便利,但教师的价值并不会因此而泯灭。面对信息过载,学生更需老师帮助自己“择其善者而从之”;面对多元价值,老师更有责任引导学生“善养浩然之气”。着眼未来,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质量,事关学生个人发展,也事关国家的前途。

    近年来,教师职业也遭遇着“成长的烦恼”。今天,人们的职业版图不断拓展,对教师职业的评价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时代的喧嚣也不时打破校园的宁静,给淡泊名利、潜心育人者带来更多挑战。一些教师还承受着生活的重担,自我发展遭遇瓶颈。破解这些问题,除了教师个人涵养德行、勇于担当,还需要全社会营造有利于教师发展的生态。园地里拥有了充足的空气、水分、土壤,耕耘者才能扎下根来,悉心守护花草生长。

    “教育路上一路走来,一种感觉越来越强烈——我和我的学生们,彼此是这世间最温柔的守护者。”第三十三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来自老师的话语温润心田。让更多老师享有这样的职业荣光,让更多教育者发自内心地认同“做教师真好”,应是教师节最好的礼物。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张 凡    编辑:李媛    
联系我们
  • 责任编辑:李嫒
  • 联系电话:0571 - 85053959
  • 新闻热线:0571 - 85052222
  • 爆料QQ:20090057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