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杭州蓝色钱江小区18楼一住户起火,火灾导致4人经抢救无效死亡。经公安机关调查,该户保姆莫某晶有重大作案嫌疑,并最终认定这是一起人为放火刑事案件,犯罪嫌疑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这场令人唏嘘的火灾,虽然完全是一起偶发的意外事件,但对于家里聘用有保姆尤其是与保姆有过小摩擦的家庭来说,都被笼罩进一种无形的阴影之中。在网络时代民意畅通表达当下,因一起恶性事件妖魔化某种职业或某种行为极有可能。
发生在杭州高档小区的火灾,难以避免会对保姆这种职业带去强烈的负面情绪。
2016年5月前几个月里,为了减轻工作强度、更快拿到工钱,“毒保姆”何天带先后毒杀9名失能老人,让许多人不再敢请保姆照顾老人;网上流传的保姆虐待孩子的视频,让很多人怀疑自己家的保姆也有问题……这样的恶性个案被广泛传播。
虽然大多数保姆是尽职尽责的,但公众看到的、讨论的却多半是那些“蛇蝎保姆”。这就会很自然形成传播学上著名的“沉默螺旋”——声讨坏保姆层出不穷,赞誉好保姆几乎销声匿迹。
“沉默的螺旋”是整个社会的偏听偏信,往往会结出恶果。
“南京徐老太事件”,一审判决认定救人者彭宇因不能自证清白被判承担40%赔偿责任,“摔倒无人扶”悲剧在各地不为鲜见。人心本是向善的,但不恰当的判例被反复传播、讨论,使人们偏信做还事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有的救人者,在救人之前,先要找出证明人证明自己的清白,才敢着手救人,令人悲叹。
同样,每每看到恶保姆的报道,家里聘用保姆的雇主都会疑神疑鬼;如果恰巧最近几天和保姆发生过一点小分歧,我想回家立马辞去保姆的也不是绝无仅有吧。
要想使恶事件不结恶果,就需要全社会在每次恶性事件后进行亡羊补牢的人心修复。如影响恶劣的“彭宇事件”持续发酵之际,二审、三审应该公开、公正地依法作出应有判决,而不是以藏着掖着的“和解”匆匆画上句号;同样引起强烈社会舆论反响的于欢故意伤害案,及时纠正一审判决适用法律的错误,重新认定“自卫”情节,让“杀死辱母者”的“沉默螺旋”得以均衡修正,恢复了民众对法律的信心。
一个纵火的保姆,如果可以催生出“规范保姆市场”的花朵,那一定是百姓的幸福之花,也将结出创新社会治理的善意之果。
上一篇: 蓝色钱江火灾的反思
- 责任编辑:李嫒
- 联系电话:0571 - 85053959
- 新闻热线:0571 - 85052222
- 爆料QQ:2009005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