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称“小绿车”的“骑呗”来了,斜刺里杀进杭城。老板的小目标是,“投放10万辆”。杭州的“小红车”,这么多年也就84100辆的总量。“小绿车”的豪言,摆明了是要把“小红车”给覆盖了。而支撑这一豪言的,就是“小绿车”与“小红车”明显的差异化。
差异化是个中性词,说得到位一点,是“小红车”有软肋,最大的软肋就是借车还不够方便,还车还有点麻烦,而且,你还得缴押金。而“小绿车”在智能化、互联网化的程度上,明显更进一步,用户只需下载一个APP,就可以立即找到离你最近的地方哪儿有车。用完之后,你不需要找“桩”,随便一个公共区域一放,就可以走人了。然后这辆“小绿车”就静候下一个搜寻者。但它的计费方式有劣势,半小时5毛钱。不过,如果你通过芝麻认证,并且有750的积分,200元押金就可以免了。
在“骑呗”出现之前,我们觉得“小红车”简直就是绝顶的美好。不论是杭州人还是外地人,不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把一辆辆“小红车”,当作是杭州的人性化、环保绿色化的新形象,当成是西湖的一张新名片。但是“骑呗”一出现,我们发现原来“小红车”,还可以做得更好。因为“小绿车”想到的这些新服务、新体验,“小红车”本来应该也能想到。
这就是竞争的美好所在。未来在竞争中,“小绿车”与“小红车”最重要的关系还是互补,而不是现在就判定谁一定会把谁给吃了。像“骑呗”,它眼下最需要解决的,就是极大的方便性,跟可能由此引发的随处放置的随便性,这么一对现实的矛盾。职能部门如果不包容,“小绿车”死死很快;如果太放纵,副作用也很多。
从竞争的存在感来说,一方面需要靠经营者与管理者,相互的智慧进一步碰撞,另一方面需要管理者,有足够的诚意来包容新形态、包容竞争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当然,如果是完全因为市场规律的因素,此中任何在一个美好的竞争中,以不美好的败局收场的时候,那个败者,躲哪个厕所里哭,都只好怪自己。
当然,最美好的还是,“小红车”在竞争中,既把跟市民的感情做深,又把服务的人性化做透。“小绿车”在竞争中,既把新概念做精,又把“小目标”做实。这时候,竞争的美好,才会通过市民进一步的获得感,得到体现。
杭州的绿色出行,能够通过差异化竞争,起到促进和发展作用,必须有一个非常好的政策包容环境。政府不如放手,看“小红车”与“小绿车”如何赛跑。它们跑得越欢,整个杭州绿色出行的服务水平就越能得到提升,继续在全国领跑。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
上一篇: 学习型杭州涵养创新活力
下一篇: 共享单车如何告别野蛮生长?
- 责任编辑:李嫒
- 联系电话:0571 - 85053959
- 新闻热线: 0571 - 85052222
- 爆料QQ:2009005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