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 杭网评论> 热点聚焦> 谈政论经
共享雨伞,会不会步洗车APP后尘?

又有一家共享雨伞隆重登场了,这个周末,在深圳和杭州,一家杭州的公司宣布在未来一个月内将在两城投入摩簦共享雨伞各3万支,建造智能桩各1500个。这次特别留意是因为这家公司创始人是本大院走出去的年轻才俊。在几个月前,杭城就有过共享雨伞闪电登场又被城管一晚“秒杀”的新闻。这个雨伞与单车相比,体积小,没地儿支撑,必须依托于栏杆之类的,所以,城管可以开着车非常方便地把这些搬走。

也就是不久前,上海紧急叫停共享单车新增投放,上海也因此成为继杭州、福州、广州、郑州、南京等城市之后,国内又一个暂停新增投放共享单车的城市。

“共享单车”已有幸入选中国“新四大发明”,自带光环,金光闪闪。但一直被人诟病的是无序的野蛮生长,每一个城市停单车的公共资源是有限的,而最初共享单车停放时,基本就没考虑过这一问题。城市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建有停车桩,这就基本划定了必须有序停车。共享单车的停车无序是再一次将企业成本社会化,类似于工厂污水的偷排。如果有序停车这个问题不解决,最终还是会被城市管理者以及城市居民所厌弃。

共享经济红红火火,只要能想到的共享概念都有人在探索。南方雨水多,有时出门忘带雨伞,碰上阵雨,基本上是现买一把。另外,杭州的单位也非常喜欢在雨伞印上自家的LOGO,做成礼品送给消费者。所以,杭城每一户家庭,少说也有10把以上的雨伞。共享雨伞项目当然就非常容易让人惦记了。

单价成本不高,相比单车要低很多。貌似投入不大,门坎不高,伞面还可以打广告。第一批共享雨伞就这么出街了。因为是无桩的,所以要选择在地铁口路边护栏等地悬挂,这一上来就是侵占公共资源一路。想到共享单车的一夜间疯长,城市的管理者自然心有余悸。

之前的共享e伞,类似于共享单车的无桩模式,押金29元,再充值9,合计38元,就可以使用。价值低,忘记还或者不想还,就当38元买了一把伞。当时还有关于在杭州一晚用“共享概念”卖出5万把雨伞的段子。

这家叫摩簦的共享雨伞,与之前共享雨伞不同的是,借鉴了杭城公共自行车的有桩模式。借伞还伞入桩,带GPS的智能桩,从建设投入,应该要走相关审批许可手续,从物理上杜绝了乱扔乱放的可能。

但99元的押金,这个价位定的不低。而使用过程中,每半小时支付0.49元,24小时内封顶,最多收取2.97元。看着不高,但就如公共自行车的还车桩,估计到时还伞的智能桩会是个很大的瓶颈。许多人可能会还不进,如果跟公共自行车一样,设专人守着智能桩,这又是一笔不菲的开销。

雨伞当然是下雨才用,看天吃饭,这也说明这个需求其实也是弱需求。再说雨伞体积不大,随身带一把也并不费事。要如共享单车一样颠覆人们买伞用伞的观念,摩簦以及其他共享雨伞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低价值,弱黏性……这看着好熟悉,还记得之前一个个死去的洗车APP吗? 共享雨伞,你不会步他们的后尘吧?

来源: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    作者:吴盐胜雪    编辑:李媛    
联系我们
  • 责任编辑:李嫒
  • 联系电话:0571 - 85053959
  • 新闻热线:0571 - 85052222
  • 爆料QQ:20090057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