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 杭网评论> 热点聚焦> 社会民生
变味的“农村喜礼”

    在农村老家,家里有小孩满月过周岁、老人祝寿、房子上梁、买新房搬家等喜事,都要摆酒请客人。客人随完份子钱,主人会给每家一份礼品,以前一般是主人家自己弄,拿个红塑料袋,放进一把喜糖、6个馒头(自己做)、一包泡面,3样东西算一份,非常简单。糖表示喜庆,馒头、泡面饿了可以吃,非常实用。这份喜礼,主人家还会给每家发一份。

    但这几年,喜礼发生了变化。大家都去专门经营喜事商品的商店购买,商家出售的是固定“套餐”8样装:喜糖、果冻、坚果、枣子、青梅、花生、饼干、巧克力。外面的包装大盒是厚厚的硬板纸做成,有3两重,30多厘米高。每样物品还有纸质外包装,制作精美、款式多样,每种包装小盒有近20厘米高。

    拆开后发现,里面的物品都只有6个,显得空空荡荡。比如,果仁比较轻,盒子比果仁还重;喜糖是一个小圆盒装的,上下扣起来,很精巧,也比糖本身重;饼干用一个20多厘米长的大铁盒装着,画着几种小动物图案,足有3两多,中间有个椭圆形的小盖,看着倒是挺漂亮。

    一份喜礼,外包装的重量占了一半多。这些东西都是乡镇小厂出产的,非常廉价,加起来也就六七块钱,但经过层层包装,价格卖到了每份30多元。

    有一次我回乡下老家,发现桌上放着十几盒喜礼,奶奶说这都是村上人家分来的,还要我拿去吃。说实话,喜欢吃这些东西的人很少,除了果冻饼干巧克力,其他东西都味道不佳。特别是喜糖,基本没人吃了,我家里至今还放着几十盒喜糖。

    农村喜礼作为一种风俗无可厚非,但现在的问题是,一来过度包装严重,二来内容又不实在。过度包装浪费了不少纸张资源,东西不实在则意味着很多最后被扔掉,没有被吃掉。现在老家普遍流行这样的喜礼,每家都要用到,造成不小的浪费。

    我还是觉得,喜礼应该内容实在、包装简单的。客人拿回家能派上用场,又避免了浪费、坚守了纯朴实在的民风。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姚孝平    编辑:李媛    
联系我们
  • 责任编辑:李嫒
  • 联系电话:0571 - 85053959
  • 新闻热线:0571 - 85052222
  • 爆料QQ:20090057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