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残疾人运动员朱夏丽备战亚残运会草地掷球比赛
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  发布时间:2023-09-13 08:20   

她4岁开始学琴,16岁过了钢琴十级;她练习草地掷球两年,在省级比赛中获得过两块银牌,今年将代表国家参加第4届亚残运会;她今年19岁,患有先天性视力障碍(视力二级残疾)。

朱夏丽,小名叫夏夏,贴在她身上的标签有很多,每一张都是她,也不全是她。她说,她从不在意被议论或定义,她顾不上太多,只认真做好当下的每件事,不辜负那些爱她的人,让自己的未来更多一些可能。

钢琴是灰暗世界里唯一的光

2021年5月15日至16日,第三届浙音青少年艺术节钢琴专场比赛在浙江音乐学院举行。17岁的朱夏丽以一曲《我爱你中国》从全省1700多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在复赛中获得少年B组铜奖。

彼时的朱夏丽刚参加草地掷球队海选不久,在这之前,钢琴是她唯一的“朋友”,占据了她生活的大部分时间。

朱夏丽是柯城区信安街道北门村人,2004年出生,因患有先天性视力障碍,父母对她的未来忧心忡忡。4岁时,她被父亲带到琴行,第一次接触了钢琴。

“小时候她很内向,胆子很小。”琴行的蒋老师十多年来一直让朱夏丽免费在他那里学琴,回忆起朱夏丽初学琴时的场景,蒋老师感慨万千,“老师握着她的手,一个键一个键地弹给她听。那么多年她靠自己的勤奋,记住了80多个琴键的排列和每一首歌的曲谱,非常不容易。”

那时,教朱夏丽学琴的吴晓倩老师每周都要与朱夏丽见一次面,她告诉记者,朱夏丽学得非常认真,在每周近一个小时的学琴时间里,朱夏丽一直用手和耳朵来熟悉曲谱,“她视力不好,但听力很好,是个又努力又有天赋的孩子。”

朱夏丽的努力家人都看在眼里,“当时琴行送给我们一把电子琴,朱夏丽一周去琴行上一次课,空余时间就在家弹琴,每天要弹六七个小时。”虽然家庭条件一般,但父母仍在她八岁时给她买了一台钢琴。之后的童年和青春期,朱夏丽便与钢琴为伴。“我们不可能永远陪在她身边,希望她拥有养活自己的本领。”她的父亲朱慧国说。

朱夏丽学的第一首钢琴曲是《世上只有妈妈好》,短短的旋律,她花了半年时间才弹奏流畅。如今她的脑子里已经“生成”了几百首歌曲的琴谱,只要碰到钢琴,随时都能弹奏出来。“我很喜欢弹琴,弹琴让我很充实。”朱夏丽说,钢琴陪她度过了许多年,是她灰暗世界里唯一的光。

“我想代表国家去参赛”

“好球!”近日,在衢州市草地掷球公园,国家残疾人草地掷球集训队正在训练,朱夏丽也在其中,她为队友掷出的好球喝彩,粉红色的身影沐浴在阳光下,背后是大片绿色的草地和蓝色的天空。

2020年底,经省残联报中国残联批准同意由衢州市组建残疾人草地掷球队,承担第四届亚残运会草地掷球项目备战训练任务。2021年初,朱夏丽在家人的鼓励下参加了掷球队海选。

经历了无数次试训和集训,朱夏丽坚持了下来。集训队教练刘元英介绍,集训队从海选之初的108人,逐步选拔淘汰,直至现在的15人,“残疾人运动员和健全人不一样,训练过程中教练和队员都要付出几倍的努力,才能掌握技术动作。尤其是盲人队员,手感、距离感更是要通过大量的指导和练习才能达到要求。”

因为视力不好,在训练或比赛时,朱夏丽需要引导员站在掷球的方向发声提醒。她凭借日积月累的训练,右手臂形成强烈的肌肉记忆,俯身、判断方向、摆臂、出手掷球,球从手中滚落,划着弧线往目标球滚动……

一个草地掷球重约1.5公斤,朱夏丽和她的队友们每天训练7至8个小时,重复上百次掷球摆臂动作。“刚开始学的时候只觉得好玩,练了一段时间后觉得很有意思,现在我想代表国家去参赛。”朱夏丽说。

在去年举行的浙江省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草地掷球比赛中,朱夏丽摘得女子B2单打和混合B2双打两枚银牌。对于将举行的杭州亚残运会,朱夏丽充满了期待,她说:“我希望我们的队伍能夺冠,自己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她变成了一个爱笑的女孩

14岁之前的朱夏丽,每周出一次门去琴行,学琴结束由父母带回家,路上的二十多分钟,是她每周与外界接触的时间。14岁后她到柯城区润智学校学习,钢琴课也始终没有落下。“她跟我们交流不多,跟同学交流得也少,语言表达方面比较落后。”朱慧国说。

参加草地掷球项目后,朱夏丽过上了与从前完全不同的生活,陪在身边的是阳光和草地,还有队员和教练们。

残疾人从事体育运动,技术训练是一个难关,更难的是如何突破心理关。为了帮助队员们树立信心,教练们在训练和比赛时会不断鼓励队员,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鼓励他们互相帮助。今年初,队员们在珠海训练期间,教练组特意将队员们带到海边,将轮椅推上沙滩,视力障碍的队员们互相搀扶,一起踩沙滩,尝海水的味道,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他们对世界形成更好的认知。

刘元英告诉记者,去年6月,朱夏丽生日当天,国家残疾人草地掷球集训队在杭州训练。训练结束回酒店后,队员和教练们为朱夏丽买了蛋糕,举行了18岁成人礼。

队员和教练的陪伴,让朱夏丽逐渐敞开了心扉,球技不断突破,性格也逐渐开朗了起来。

在采访期间,队内的助教周国军给朱夏丽送来了一杯奶茶,“在我们眼里,朱夏丽就是小妹妹。”他说,朱夏丽刚来队里时,从不主动跟大家说话,对比赛、训练的想法也不愿意说,“现在她都能指导别人打球了,活泼了很多。”

“朱夏丽以前什么家务都不会做,现在能自己洗衣服,在集训队的时候生活也能自理了。”朱慧国告诉记者,朱夏丽最大的转变在性格上,她摆脱了从前的怯懦,变成了一个爱笑、会大声说话的女孩。父母都很欣喜,非常支持她参加草地掷球项目。

的确,记者注意到,每一次掷球,朱夏丽脸上都带着笑意。“每天训练确实很辛苦,但我很开心,能跟教练和队员们在一起,我每天都过得很快乐。”朱夏丽说。

来源:衢州晚报   作者:记者 徐佩 通讯员 毛常库   编辑:陈俊男
返回